浅析关于凹印校色点滴(下篇)

浅析关于凹印校色点滴(下篇)

印刷制版
印刷制版

10.人物面部肤色的处理人物面部肤色在复制工艺中是最难处理的一项技术,因为肤色最为敏感,最为人们所熟悉,最为注目,印品肤色哪怕 稍有偏色,稍有灰暗,都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所以处理好人物面部肤色是制版公司和电分调色人员所追求的制版、印刷技术上的皇冠。

目前,凹印包装产品的人像摄影原稿有两类:一类是幅面小的卡通片人像相片和包 装产品中的广告人像相片;二类是幅面大的宣传画,挂历等近景拍摄的半 身相片,其处理要领如下:

(1)卡通片和广告人像相片处理要领:

①指导思想。A.首先强调肤色的整体效果,做到肤色的基调准确,使 之符合该人物肤色的特征,只要求尽量追上客户提供的彩稿肤色效果,各部位的色彩变化;B.强调肤色饱和亮丽,即一方面 Y、M主色版在 10%-35%区域的饱和度要足,另一方面相反色 C版的含量要准确,一般在 M色版 20%以下不放 C色,从而突出整体肤色鲜艳明亮, 清爽悦目的视觉效果。若要放一点能转印出来的 C版小网点,那幺,Y、M 色量要?锏侥苎棺∶色版的网点值比例。

②处理要领。

A.高光肤色要与极高光和白纸拉开距离。Y、M主色版的 最小网点值应调节到印刷能转印出来的最小网点值以上,一般最小为 8%?10%,这样一是使高 光肤色饱满,二是给印刷转出小网点创造条件。

B.暗部肤色,若 Y、M主色版超过 80%以上,则一定要调节控制在 80%要与实地红色拉开距离。因为一是 80%以上凹印网点呈直线扩大; 二是现在大多数光盘的面部暗调,脖子阴影,鼻孔,耳朵暗部都严重偏红Y、M色都在 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 90%左右,而 C色又很少,只有 5%-10%,压不住 Y、M色,从而造成印出的产品这些部分肤色严重偏红。 因此,要把 Y、M主色,特别是 M色版,用套索工具单独勾出偏红部位,调浅至 75%-78%,并把 C色版加深至 25%左右。这样既使暗部肤色沉着 稳重,又印刷印足红色实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C.中调肤色调整到最佳视觉明度。多数光盘中的肤色,中调深浅起伏很大,有的曝光过渡,肤色 淡薄,应作加深调节。有的曝光不足,肤色深暗,应作减浅提亮调节,都 要向最佳视觉明度靠拢,给人舒服愉悦的视觉效果。

(2)宣传画、挂历等人像摄影作品的处理要领:

这类人像摄影作品是凹印制版中的高档产品,应充分利用凹版高科技 制版技术与摄影艺术相结合的方法,作精细加工和艺术处理。

①指导思想。”应以希望肤色为主,把现实肤色,原稿肤色与希望肤色 三者之间协调一致而完美复制”。强调入像复制既要再现人像肤色的鲜明的人物特征,又要表现出人们心里所希望的肤色效果,既要突出摄影艺术的特点,再现出光、物、影的关系,又要根据面部结构、色彩、光影变化 的规律,表现出面部的立体感和冷暖关系。

实践证明,高档产品人物肤色的色彩处理是非常科学的,严格的和艺术的,要求电分调色人员具有很高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以及掌握肤色 处理的一整套方法和要领。

②掌握色彩表现面部主体感的规律。面部肤色不能理解为单纯的一个 不同深浅的肉色表现,而是各部位之间有微妙的差别,一般具有五种调子 的色彩明暗变化。

A.高光色:应接近光源色,一般呈中性白的明亮色;

B.固有色:皮肤自身最正常的颜色;

C.中间色:位于阴影交界处,光线渐渐移向暗部的中间部位,呈现色 相一般为提高了的固有色,加上减淡了的阴影色,也是皮肤自身正常的。

D.阴影色:位于整个阴暗面,受环境色漫反射光影响最大,色相偏冷。

E.反光色:位于阴影,色受邻近物体的反射光影响。上述五种调子的色彩明暗变化,就是色彩表现面部立体感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告诉我

(A)高光的色彩是肤色加光源色:

(B)阴影色是肤色加环境色;

(C)反光色是肤色加邻近的反射色;

(D)真正肤色表现在固有色,中间色。

综上所述,面部的一切可见颜色和层次,皆由光线按不同的面部形体 所引起的,其色彩变化是非常科学的。

③掌握面部三大部分形体产生的色彩变化规律。

A前额部分。前额是面部突出的部分,是面部面积较大的一个部位,由 于它突出,受光比较明亮,额部的肌肉也比较少,所以它的颜色略偏黄呈淡黄肉色。

B面颊部分。面颊是面部面积最大的一个部位,而且结构复杂,由于此处肌肉丰满,肌肉上又布满了毛细血管,所以色彩比较红润饱满。

C上下颏部分。颏部分上颏下颏,同属肉色系统,因为它比前额、面颊 后缩,处于面部的下部,色相偏暗,是肤色的固有色,中间色部分。

当然,这是指特定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配置关系,再配置适当的C色变化,即可获得较有变化的肤色。

一般美人照,儿童肤色。(A)前额部分 Y>;M,2%-3%,个别粉红色婴 儿的肤色和白种人,也可 M>;Y;(B)面颊部分,M>;Y,5%?15%,从而充 分?硐殖隽礁龊烀婕盏拿栏校酣 C)下颏部分,Y与 M的配置比例基本相等。

综上所述,根据面部三大部分形体产生的色彩变化,其 Y、M色版的配 置比例关系基本是这一规律,是稳定的,至于具体数值要根据不同人物特 征,以及原稿色密度情况而定。

④掌握面部高光调的三原色版对比度强弱的规律。掌握好面部高光调 的三原色版的对比度强弱,充分表现出高光调丰富的颜色层次变化,是制 作出优质的人物肤色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面部光线,色彩变化的规律, 三原色版的对比度强弱为:

A.Y色的对比度最强。因此,要把 Y色的对比度调节大一些,用 Y色 表现高光调的层次质感和色彩变化。一般Y色版的颗粒度较粗,由于Y色 在色值上讲是弱色,由细腻的红色叠印上去,所以不会有影响。

B.C色的对比度最弱,精晶的面部肤色处理,高光调应放一个印刷能转印出来的最小网点值,因为按照色光原理,光越强,色相越偏冷,偏蓝紫。因此,用C色来表现高光调的色彩变化,给肤色增添了美丽。

C.M色的明度,对比度都在 Y与 C之间,高光层次的对比度比 Y色弱, 比 C色强,M色版的处理既要做到层次丰富,又要柔和协调,颗粒细腻。

典型的凹印人物肤色高光调的三原色网点值配置为 YlO%,M12%,C5%或 Y13%,M15%,C6%。

实践证明,按照上述三原色的对比度强弱进行处理的高光调,极为精彩,给人愉悦。

五、判断电分图及调色的质量

从屏幕上,数码打样样张,凹印油墨打样样张和印刷产品样张上,可从10个方面分析、判断电分图和调色的质量。

1.首先从画面的总体色调上看,是否符合客户样稿的色调,各种物体色相正不正,饱和度高不高,有无偏色。

2.画面主体部分的颜色特别是人物肤色,是否符合客观实物的真实色彩和人们心理所希望的色彩及客户所要求的色彩,是否突出了商品的属彩的饱和度。

3.物体中调,暗调区域的基本色是否有丰富的层次,有无并级现象, 高光区域,亮调区域淡色调的基本色是否饱满? 有无损失和平淡的感觉。

4.高光调至亮调的色彩是否鲜艳明快? 是否亮丽? 是否饱和? 有无灰暗陈旧的感觉?

5.电分图的网点阶调反差是否符合凹印工艺的要求,是否有反差太大或太平的现象。即需要层次的高光白色是否有层次质感,有无损失或平感。

OPP膜印刷的最小网点值是否达到5%7%以上,与极高光和白纸是否 拉开距离?暗调部分是否有层次,有无并级现象? 暗调最深部分的C版最大网点值是否控制在90%93%人物面部的暗肉色是否露红? 是否控制在80%以下,是否与实地深原色拉开距离。

6.画面主体部分的颜色层次是否丰富? 色密度是否调定在最佳视觉明度范围内? 是否有过亮或过暗的弊病。

7.物体色调,高光至亮调、亮调至中调,中调至暗调是否衔接自然? 色调是否连续过渡? 有无出硬口或有脱节及颗粒粗糙等弊病。

8.图像中的白、灰、黑色是否还原准确,有无偏色,露色。

9.图像轮廓层次、质感是否清晰,颗粒是否细腻。

10.最终观察整个画面,要主体形象鲜明,色彩艳丽,层次分明,质感清晰,颗粒细腻,给人一种清爽悦目的强烈的色彩感染力。

 

相关新闻